网站地图|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新闻动态

首页 > 新闻动态
煤电在中国还能走多远?
发布人:管理员   发布时间:2017-4-24

 近年来,我国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,反映出煤电怎样的过剩程度?随着新能源发展,煤电机组的角色将从电量供应逐步向电力供应、灵活调峰供应转变,在不同角色定位下,我国还有多少新增煤电需求?面对煤电产能过剩风险,宜采取哪些政策措施?本文尝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。
    利用小时数仅为国际均值70.9%
    利用小时数是反应装机过剩程度的主要判据。近年来,我国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,2016年仅为4165小时,连续第二年低于4500小时的红线。一般而言,5500小时往往是煤电机组规划设计的基准,如果利用小时数低于5000则可认为存在装机过剩。在我国风光电发电量占比只有5.1%的情况下,煤电机组的角色与运行方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,故上述标准仍然适用。我国当前煤电利用水平仅为设计基准的75.7%。
    世界上其它国家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值为5877小时,我国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仅为该水平的70.9%,煤电产能利用率之低可见一斑。
    2020年煤电装机的合理水平****不超过9.8亿千瓦。2016年我国煤电装机容量达9.4亿千瓦,已接近2020年煤电需求。在不再审批新的煤电项目的情况下,若全部核准项目建成投产,2020年全国煤电过剩将超过2.2亿千瓦,过剩率达22.4%;若已核准未开工项目全部停止开工,仅核准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全国煤电过剩将超过1.6亿千瓦,过剩率达16.3%。煤电产能明显过剩。
    2025年11.5亿千瓦将成历史峰值
    我国中****煤电需求预测基于中国电力源网荷协调规划模型进行研判。该模型以区域为颗粒度,综合考虑各类电源、跨区输电通道、以及能效电厂与需求响应资源。模型以规划期内系统建设运行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,考虑了电力、电量、调峰能力三方面平衡约束,并计及了碳排放等其他十余项约束条件。通过求解该模型,可得到规划期内逐年各类电源装机容量、跨区输电通道容量、需求侧资源规模的规划方案。模型研发成果已在国际****期刊《Energy》公开发表。

扫描添加微信账号